一、为什么要读名著1.名著是时间沉淀的经典,兼具趣味与哲理。名著历经数百年筛选流传,如《西游记》《水浒传》,虽创作已久,故事仍具吸引力,且能传递深刻道理:读《三国演义》刘备三顾茅庐,可悟待人真诚之理;读《儒林外史》,能明“不唯分数论”的价值观,是伴随成长的“长效教材”。2.名著是语言典范,助力提升表达与写作。名著语言精准生动,是学习表达的优质范本。《红楼梦》写林黛玉进贾府“步步留心,时时在意”,以细节显人...
1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结构用“三招”:风头(开头直接点题,不绕弯)、猪肚(中间内容具体,有细节)、豹尾(结尾呼应开头,不拖沓)。2.审题先“抓关键词”:看清题目要求写什么(人/事/景)、限定条件(时间/地点),避免跑题。3.善用“3种修辞”:比喻(把事物写形象,如“月亮像圆盘”)、排比(让句子有气势)、引用(适当用诗句或名言,增亮点)。4.描写“多感官”:除了动作、神态、心理,可加入视觉(颜色)、听觉(声音)、嗅觉(气味),让内容更鲜活...
1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莫言: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,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乡土文学,代表作《红高粱家族》《丰乳肥臀》。2.余华:国际影响力深远,作品译 40 余种语言,以冷峻笔触写苦难,著《活着》《许三观卖血记》。3.刘慈欣:亚洲首位雨果奖得主,凭《三体》系列重构中国科幻文学版图,影响全球。4.贾平凹:茅盾文学奖得主,以 “商州” 构建文学世界,《秦腔》《古炉》展现乡土变迁。5.王蒙:文坛泰斗,代表作《青春万岁》《活动变人形》,深刻影...
13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序 气之动物,物之感人,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。照烛三才,晖丽万有,灵祇待之以致飨,幽微藉之以昭告,动天地感鬼神,莫近于诗。昔《南风》之词,《卿云》之颂,厥义夐矣。夏歌曰:“陶乎予心。”谣曰:“名予曰正则。”虽诗体未全,然是五言之滥觞也。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。古诗眇邈,人世难详,推其文体,固是炎汉之制,非衰周之倡也。自王、扬、枚、马之徒,词赋竞爽,而吟咏靡闻。从李都尉迄班婕妤,将百年间,有妇人焉,一人而...
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。有境界则自成高格,自有名句。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。二有造境,有写境,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。然二者颇难分别。因大诗人所造之境,必合乎自然,所写之境,亦必邻于理想故也。三有有我之境,有无我之境。“泪眼问花花不语,乱红飞过秋千去。”“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。”有我之境也。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“寒波澹澹起,白鸟悠悠下。”无我之境也。有我之境,以我观物,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...
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出人出作品”,是巴金先生为《收获》制定的办刊宗旨,也是我们今天努力传承的优良传统。从2014年起,《收获》推出“青年作家小说专辑”,这几年已经固定下来,在每年的第四期,在夏秋交会的收获时节,拿出一半篇幅刊发国内具有潜力、写作风格独特的青年作家作品,集中呈现青年作家的素质和风貌,呈现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及其表现生活的方法。2023年青年专辑推出的10名作家中,大多为90后,他们身上体现着文学新锐的力量。 一年一期,在...
5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中行是文章大家,他熟悉中国古代典籍,他的文化修养,我们这一代人没法比。记得初读《负暄琐话》时,他谈近代社会的人物和事件,那时我还是懵懂无知。再后来读《顺生论》,他谈《天心》《社会》《己身》,只觉得先前没人这么著述,这个老人和别人不一样。按照“无产阶级世界观”来说吧,这个人的人生态度太消极,毫无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里头冲锋战斗改造世界的进取精神。用现在的话说,肯定是三观出了问题。我是隔了些年回头看,才...
9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陆晶清(1907—1993),白族,原名陆秀珍,出生于云南昆明,一生经历了多次革命和海外流亡,编辑了多个副刊,出版了多本散文和新诗集,是现代文学史和革命史上不可多得的少数民族杰出女性。抛开其它方面的成就和历史贡献,仅就诗歌而论,在五四女诗人中很少有人能与陆晶清比肩,更没有哪位少数民族诗人可以与之媲美,她应该成为现代新诗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诗人。然而,从有限的研究成果来看,人们更多的是对陆晶清“革命”、“经历”...
27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观众走进剧场,肯定不是要看自己的日常生活,而是要在看似日常的叙事中获得非日常的体验。这种非日常体验的获得,对创作者要求很高,是高难度限定下的创造和表现,靠的是创作者对人类情感的体察、对现实问题的发现、对戏剧结构的巧思、对剧场魅力的把握。谈起原创话剧,总是有点辛酸。虽然从形势上看,无论创作数量、展演平台还是评奖机会,近些年都称得上发展势头正劲,但能够打动人心、令人交口称赞的作品还是非常有限。上世纪90...
49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莫言说过一句话,文学最大的用处就是无用。其实不妨大胆地承认,文学、读书当然有用,而且有大用,只不过那种“用”是春风化雨,是润物无声,是大象无形,是潜行于地下的暗河,是庄子笔下的大树、大瓠。作家、评论家韩浩月的新著《座无虚席:经典和大师的昼与夜》,就写出了读书的用处。这本文艺随笔集分为四辑,有悼念文艺大师谢幕,总结其文化与精神遗产的“告别信”;有以知识分子和作家的视角,从人物、情感、艺术、审美、价值观等...
1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