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塑文学刊物的未来
2024-01-24 22:31:45
  • 0
  • 0
  • 16

1月23日,《人民文学》杂志在“与辉同行”的抖音直播间火爆“出圈”。当晚,《人民文学》主编施战军,作家梁晓声、蔡崇达与俞敏洪、董宇辉面对面,直播畅谈文学之路,累计观看人数895万。《人民文学》2024年全年订阅在4个小时内卖出了8.26万套,99.2万册,成交金额1785万元。

董宇辉直播带货《人民文学》一事,在文坛引发波澜。有人认为文学刊物搭载网络快车,让纯文学出圈,是好事。也有人认为仅仅是一时热闹而已,不能从根本上振兴文学,必将会成为昙花一现。

这些观点或许都有一定的道理。但从我个人看来,水至清则无鱼,没有绝对的好坏,只有相对的利弊。有人认为,文学刊物的发展,应该走向一种更具质量和深度的市场化推广,而不是简单地寻求大众化。这当然放之四海而皆准。但仔细推敲,恐怕还有些问题。借助“与辉同行”以及董宇辉这样的平台和直播带货代表性人物,扩大文学刊物的发行量和影响力,在传统文学式微、期刊发行萎缩严重的今天,恐怕更为迫切。

文学刊物虽然目前在读者群体中相对小众,但这不意味着不需要大众化。况且,很多人之所以怀旧曾经的“文学热潮”,恐怕也与经历过人人都是“文学青年”的1980年代有关,甚至自己还是其中的既得利益者也说不定。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精神内核和独特价值,过度迎合市场需求可能会牺牲作品的独立性和艺术性,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,远离市场。作为刊物的管理者、负责人,应该在注重提高文学刊物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同时,追求读者数量的增长。《人民文学》主编施战军挂帅出征文学市场,扩大杂志的发行量,给其他文学刊物做了示范和榜样。

说到文学刊物的发行,必须要说到前几年的文化体质改革。在这波改革中,报纸改革相对比较彻底,出版社次之,文学刊物更次之。由于改革的不彻底,一些刊物没有做到市场化,受到市场潮流的冲击,可以坐享体制好处,文学刊物的从业者是其中之一。实现文化的繁荣,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二者缺一不可。事实证明,没有绝对的泾渭分明,文学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,反而更能催生更多的“高原高峰”。

文学事业的繁荣,离不开刊物自身的“造血”功能。在这个意义上说,文化体制改革还需深入推进,确保编辑部门的责任与权力相匹配。很多作家兼具刊物负责人身份,同样是文学刊物的既得利益者,不能只领着工资、赚着稿费做世外高人袖手旁观,还应该为刊物的发行推广负责,即便自己做不到也不能为别人的努力经营冷言冷语,这是做人和职业的底线。文学期刊部门应强化管理机制,激励编辑人员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采编以及杂志推广过程中,从而推动文学刊物的改革与发展。

时代是大家的时代,而不是某个群体的时代,文学刊物和作家同样要融入时代脉动,开拓新的发行渠道和接近大众的方式。在这个万物皆融的时代,文学刊物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,通过微博、微信、抖音、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。同时,对于有潜力的作品和作者,可以考虑将他们的作品进行适当的影视改编,以便更好地融入大众的审美需求。

有人认为,类似《人民文学》拥抱“与辉同行”这样的事情,只会红火一时,很多人订阅了杂志也未必会看,明年的杂志发行量依然“涛声依旧”。其实,这对网络直播间购物的人太轻看了。热衷网购的很多是年轻人,负责整顿职场和市场的他们,才是真正的理性消费者。他们不会轻易盲从某位大咖或网红的吆喝,而是更倾向于自主选择和理性消费。订阅之后,文学刊物应该通过提供更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,引起年轻人的注意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吸引他们走进纸质阅读的世界,并成为忠实的读者,促进良性循环。

对于“自命清高”的文化人来说,文学好像应该是象牙塔一般的圣洁事业,容不得半点市场玷污。其实,经营推广和作品采编并不矛盾。好的文学作品永不过时,但如果没有恰当的宣传推广,这些作品仍然会默默无闻。文学刊物需要通过巧妙的经营和推广,让更多读者了解和喜爱这些作品。只有这样,才能促进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和流传。重塑文学刊物的未来,需要我们从逆向思维出发,不仅仅注重提高作品的品质和深度,还要考虑与大众接轨。一些期刊领导、著名作家曾经主编过刊物,发行量不高,认为《人民文学》触网也会像自己一样折腾半天前功尽弃,并以过来人身份躺平泼冷水。在笔者看来,这是不对的也不该提倡的,实话实说,那是我们职业生涯的败笔,但绝不是《人民文学》不该走“网红路线”的“前车之鉴”。

文学作品具有独立性和精神内核,这当然没错。但我们是否想过或者实践过,通过市场化推广的方式将其传播给更多关心和欣赏文学的读者?这一点,张立宪主编的《读库》、程青松主编的《青春电影手册》、许知远主编的《单向街》以及策划的一系列商业性与人文性兼具的活动,值得我们体制之内的刊物负责人深刻反思。

一座山的雪崩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。文学刊物的发行量不高、受众越来越少,与每一个从事与之相关的职业人有莫大关系。文学刊物要在时代变迁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,与接轨“网红”因素和追求流量并不矛盾。说白了,我们现在问题不是过于市场化,而是过度的“纯文学化”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