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人应警惕陷入大词的泥沼
2012-11-09 15:44:09
  • 0
  • 0
  • 210

早晨上网,看到《工人日报》石述思的微博。在这条微博中,石述思写道:“朋友不提醒,都忘了过去的一天是记者节。这个表面光鲜的职业是一个无比苦逼的差事,不受法律保护,生活木有规律,还经常超时加班。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,能坚持说真话的记者是极品,能不撒谎并习惯性保持沉默的是正品。长此以往,记者的职能正在被网民替代,这个节日属于这些多数没有报道权的人。”

同样还看到一条“王恺同学”的微博。全文为:“被各种记者节感怀恶心到了”。两种风格,两种感悟。寥寥数语,道出了当下媒体人的生存状态。

11月8日是记者节。今年的记者节与往年不同,估计没有往年热闹,因为大家都忙得鸡飞狗跳,没有时间去庆祝自己的节日。记者节遭遇十八大,谁能够闲着?记者是悲催的职业,每天起得比鸡早,睡得比狗晚,干的牛马活。很多人忍受不了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开机状态,一打电话就心理紧张;有的人整夜整夜的失眠,睡不着,这都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副产品或后遗症。记者是一个很容易患上抑郁症的职业。我的一个哥们,就因为受不了这样高风险、高心理压力的职业,跳槽辞职。

别人以为记者很风光,每天做领导的跟屁虫,人家有肉吃,记者也不沾点光喝点汤什么的。其实大错特错,很多记者躲离这种场合都唯恐不及。这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,而是实情。很多记者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,中午得不到休息;晚上回到单位又要加班加点写稿子,整个把青春献给职业。

新闻业内有条不成文的“潜规则”,就是谈恋爱、找对象,尽量不找同行,因为两个人没有一个人作息世间规律,将来有了孩子没法子照顾。当下新闻业竞争力不断加大,很多女记者不敢生孩子,因为你一生孩子,回来后原来跑熟的线也丢了。为了巩固自己的优势,只有做个“灭绝师太”。

但是,很多记者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,在自己一生的职业生涯中也注定是忍气吞声、默默无闻,还得经常招架网民的“板砖”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很多记者每天报道的尽是些关于“幸福”的“假、大、空”的官话、套话,令人反胃。这也是记者遭人诟病、报道不受人待见的重要原因。石述思说:“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,能坚持说真话的记者是极品,能不撒谎并习惯性保持沉默的是正品。”有一定道理。

记者节,一般媒体都会写些“走、转、改”的心得体会或者节日感怀什么的,在自己所从事的报面上和屏幕上展示一下,以表一点为了忘却的纪念。不少人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成了“经验材料”或者“墓志铭”,动辄就是为党为国为人民,瞭望塔、守护者、社会良心什么的,一副拯救人类的大神姿态,让人感觉没有一句人话,尽是些不着调的大词张牙舞爪。

记者节,不止是新闻记者忙里偷闲,大家聚在一起举杯庆祝的日子,更应是反思新闻业发展与自己职业生涯的日子。如何走出大词的泥沼,做平常事,说家常话,是每一个记者都应该省思的问题。如何维护记者的采访权和自身权利,改善记者的生存状态,也是各级新闻管理人员应该反思的问题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